淺談太極刀-馬偉煥

淺談太極刀

來源:中華武術08年6期 作者:馬偉煥

太極刀,並不是指一把武術刀,它是一種刀法,是由河北省廣平府楊祿禪得自陳長興所傳的武術體系中的短兵器技法。該種刀法,理與太極拳共通,稱太極刀法。太極刀的型制是源自西漢時期已廣泛使用之環首刀,所謂“環首刀”,其特徵不僅是刀首有環,更重要的是刀之型制。刀身狹長,較一般佩刀超長逾尺,是由長鐵劍演進而來,背厚薄,重量秤手,刀身略俱弧彎,刀莖(柄)長三握,可雙手揮砍,若單手使用,柄長可減半而下彎,刀身前端三寸,兩側施似劍鋒。在古戰場中,砍殺劈刺,諶稱威猛,又可裹身黏格,藏刀滾進,故初曾以單長鋒劍名之。

 楊祿禪宗師當年在薊縣德勝鏢局即攜此刀行走,護鏢于河北,山東一帶,祖孫四代俱以此刀法傳家。歷史上,格於朝庭禁例,此刀法並不廣傳,僅在入室弟子內進行傳承。限於法規,通常代用以木刀或戲臺刀具演練,故難得一睹其真貌,而得其真傳者亦稀。

太極刀的根源問題,八十年前唐豪先生曾在《太極拳源流》一文中提出“河北王介祺創太極十三刀法”。查史料記載:王介祺是河北新城人,生於明末清初(16151684年),隱居易州公山,人稱五公山人,武術著作豐富,其中有《十三刀法》一書。馬國興先生藏有手抄本,而國家圖書館則藏有1931  年潭隱廬石印本,書名改為《太極連環刀法》。書中所論之刀法,順勢借力,尚意不尚力等,均是上乘刀法,與太極刀法僅屬旁通。

太極刀法之練習套路,原只有刀訣十三句:七星跨虎交刀勢 騰挪閃展意氣揚

左顧右盼兩分張 白鶴展翅五行掌

風卷荷花葉內藏 玉女穿梭八方勢三星開合自主張 二起腳來打虎勢披身斜掛鴛鴦腳 順水推舟鞭作篙下勢三合自由招 左右分水龍門跳卞和攜石鳳還巢

後為便於記憶,依勢取義,譜如下:七星跨虎交刀勢

1     起勢 2上步七星 3退步跨虎 4抱刀式 5開步交刀

騰挪閃展意氣揚

6閃步提刀 7斜插金枝 8懷中抱月 9青龍出海10進步推刀 11換步推刀

左顧右盼兩分張

12回身劈 13翻身撈月

白鶴展翅五行掌

14白鶴亮翅 15扇通背

風巷荷花葉內藏

16風卷荷花 17回身指路 18單鞭

玉女穿梭八方勢

19斜插金枝 20玉女拋梭 21帶醉勒馬 22三步追風 23玉女穿梭

24玉女拋梭 25帶醉勒馬 26、三步追風

三星開合自主張

27燕子投懷 28三星開合 29進步藏刀 30玉女穿梭 31帶醉勒馬

32三步追風

二起腳來打虎勢

33開步交刀 34右分腳 35左右打虎

披身斜掛鴛鴦腳

36披身踢腳 37交刀劈 38掛腳送書

順水推舟鞭作篙

39橫鞭作篙 40旋風落雁

下勢三合自由招

41左右掃攔 42順水推舟

左右分水龍門跳

43左右分水 44鯉躍龍門

卞和攜石鳳還巢

45移步伏虎 46飛鳳還巢 47退步七星 48歸原收勢

雖然各傳入所記之名式,數目略有差別,刀法上仍以意行氣為主,表像為勢,所以要慢練才能身知心悟,剛柔相濟。吳肇鐘《劍則》雲:“刀持若握,握以實應;劍持若執,執以轉易,故刀劍之不同,有如涇渭。”

太極刀之勢法 其勢沉雄,似猛虎,以迫撲縱橫也;其輕靈徐疾,俯仰八表,輾轉蜿蜒也,不以花法眩目。刀法之緊密者,緊則不懈,密則不疏,以急奪遲也。故其不懈則

奮進,不疏則嚴謹,守之自固。

太極刀之眼法 不在雙目貫注,望刀看掌,或看刀望掌,均易疏漏,而以關顧為至要。太極刀之招法是勢勢相承,有纏腰轉進,而不作纏頭裹腦,有閃砍斜刺,而不作力劈華山。

太極刀的步法 走步隨意,趨步不迫,退步不急,與身法手法,做到周身一家,意連氣貫,則近乎道矣。

上述數則都是須要悟通刀法後,採用相應型制之刀,互相配合,才能演練出太極刀的神采。。